Navigation menu

新闻中心

海报观察丨山东“十四五”规划出炉!看看山东

海报新闻记者孙杰济南报道,“十四五”规划已接近尾声。山东的答卷会如何? 10月24日,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孙爱军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省GDP从2020年的7.44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9.86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从7.19%提高到7.31%,在国民经济版图上的发展地位不断提升。发布会上,特殊技能“稳定”,变化节奏“迅速”。孙爱军表示,一年来,山东经济总量在北方15省区中的比重稳步提升至20.9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.5%,高于全国。作为经济的压舱石,山东的特色是实体经济。如果哟你有强大的家庭背景,你必须生存! “十四五”以来,山东每年完成实施项目3000多个。像饺子一样,为工业市场贡献了近5000亿元的产值。这背后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37%的强劲增长。不仅“体格大”,而且“体质强”。山东一方面为传统产业“扎下种子”,另一方面培育新动能“开花结果”。在玉龙岛建设化工一体化、一体化项目;通过“千万技改”,重点行业40%的产能达到先进水平。更酷的是,95.1%的定点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,35家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。 “山东制造”正在制造向“智能山东制造”迈进。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更快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.5万家,位居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第三位。从下水的全球最大智能盾牌“山河”,到救命抗癌新药“芪变”,山东的创新成果不仅是“登天入海”,更关乎民生。在一亿多人口中,“买买买”,投资和消费是“两台机器”。投资是着眼于未来。山东每年规划重大项目1.5万个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62.7%的投资来自私营部门,充满活力。这些项目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,还创造了全省1/6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。消费彰显活力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.6%“好客山东、好山东”的金字招牌越来越浓。其中新能源消费汽车最受欢迎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山东新建充电站141万个,直接带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升至320万辆,增长5倍多!文化旅游消费是“圈外”消费的代表。从尼山圣地的文化节,到琅琊城的旅行体验,再到名满网络的“淄博烧烤”,山东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“心向往之”。能源革命“破”,蓝天白云“长”。作为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开发区,山东能源革命备受好评。最令人不安的变化是,绿色电力的装机容量历史性地超过了煤炭发电的装机容量。我力量!光伏发电规模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,核能、风能、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到2020年底达到1.34亿千瓦的2.8倍。这意味着山东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。同时,关闭1227万千瓦落后小燃煤电厂,首个百万吨级CCU项目将二氧化碳“捕获”地下,不仅减少了排放,还增加了石油产量。绿色已成为生活新趋势。全国首个核能供暖零碳城市在山东诞生。目前的电价政策引导人们错峰用电,相当于建设200万千瓦的火电厂。 “零废弃城市”建设在全国推进,蓝天白云已成定局成为常态。黄河沉寂“润齐鲁”、出海“破深蓝”的国家战略,是山东奋斗的方向。为确保黄河安全,山东投资371亿元完成洪区居民搬迁,60万人彻底摆脱洪水威胁。黄河入海口,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,鸟类种类增加到374种,再现了“鸟群飞翔”的惊人景象。山东还将“出海口”移至内陆“家门口”,在黄河沿线省区部署43个陆路口岸。海洋强国,山东强国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.4%,七大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。如此重要的“民族品牌”崂山实验室、国家“三大深海平台”落户山东。山东的科学家更不愿意获奖。 2024年海洋领域国家科学技术奖,全国一半成果将来自山东!山东港口集团合并后,实现了从“港口集团”向“港口集团”的转变。青岛港、日照港、烟台港吞吐量均位居世界前十,“黄金水道”畅通世界。工作是“广泛的”,幸福的生活是“有形的”。发展的温度最终要以民生来衡量。新闻记者发现,“十四五”以来,山东城镇新增就业599.4万人,安置城乡福利性就业156.8万人。超过480万人次接受技能培训,职工就业稳定。社会保障网劳动强度不断增强,基本养老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%以上,居民住院保险报销率提高到近70%。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继续提供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达94.3%;全省每千人拥有病床7.55张,拥有医生4.2人;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比例达到76.4%;城市社区“15分钟健身圈”卡拉完成……这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变化,是“快乐山东”最生动的注脚。